top of page

  學術作為一種專業,近年國內相關事件的發生,不僅影響社會大眾對學術這行的評價,也考驗身處學術界的我們對自我與同儕的信心。當研究及教育主管機關大動作要大學校院負起端正學術研究風氣之責,各大學校院亦忙於回應主管機關要求以及社會期待之際,有許多學術工作者仍舊認為,如要避免研究不當行為,最重要的還是喚醒個人道德良知,同時也開始擔憂,過往被接受甚至認可的行為,今日會不會反遭指責為研究不當行為?

  在這股各國學術界都急於提振學術誠信的風潮中,國內學界對於美國論述及代表規範制定者的官方論述,或不陌生,但倫理的研究行為如在評價是非對錯之外,還鑲嵌著文化脈絡差異及在地學術發展特色,如何建立適合我國的學術誠信制度及發展倫理教育課程,而非一味跟風移植歐美學術大國的制度作法,是長期關注全球學術/研究倫理議題的澳洲學者Mark Israel(馬克·伊瑟利)所積極倡議的。

  Mark Israel(馬克·伊瑟利)著有多篇學術/研究倫理期刊論文及兩本專書,2017.6.20-6.21他將同時以演講及案例研討的方式,說明如何辨識研究不當行為、了解不當行為的肇因,並希望與我們一同反思,研究不當行為的避免,究竟是挑掉壞蘋果及強調自律即可,還是目前學術制度無形中鼓勵且滋養壞蘋果的出現?不論您的看法為何,我們邀請您前來參與不僅止於授課聽講拿學分的學術倫理討論課!

主辦單位

行政辦公室、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南區研究倫理聯盟

協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教務處
經費補助單位
bottom of page